博文

祈求成真的秘密 6️⃣ 思想传递的法则

图片
第五章——思想传递的法则。 这一章其实读到时,我印象特别特别深刻。 他讲到一个概念: 声音,或你内在发出的震动(思想、语言、行为),都会产生影响。 书中用了“声音”作为例子,但我们可以延伸理解。 他举了一个譬喻: 如果你把一面镜子放在你面前,你说的话会带动镜子的震动, 而这个镜子的震动,会透过光线折射,影响到对方那面镜子的震动。 这个过程太酷了。 光成为传递媒介 ,震动就传了过去。 所以圣经才说:“我创造了光。” 这里的“光”,其实是心性的光,是灵性的内在光。 第二点,他强调: 人的思想与意念不会被空间、距离所限制。 即使那个人离你很远,你的大脑可以立即把他拉近。 因为你之所以觉得远,是“意识”让你这么觉得。 意识才是距离的定义工具。 它比你的手、你的呼吸还要靠近你自己。 所以, 只要你掌握意识的秘密,你的人生就会开挂。 这本书不断重复强调一点: 你必须百分之百地相信,并感觉你正在经历那件事的喜悦, 你的生命才会达到那个频率,去震动出你想要的结果。 第三点,他提到: 如果你想疗愈一个人,就在心里呼唤他的名字, 想象他在你面前,呈现你希望他活出的模样, 然后和他对话,表达彼此的喜悦。 这就是真正能影响世界的事情。 透过内在潜意识的想象力,去震动、去改变这个世界。 所以才会有这句话: “心念改变,世界就改变。” 而它能改变的媒介就是“光”。 我们的心念、我们的心态,就是改变一切的关键。 佛教说“一念心”,这是真的。 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,必须先改变你对他的看法。 你必须相信他是你希望他成为的人。 人是敏感的, 他会回应你对他的信念。 如果你一直在心里否定、批评他, 他真的就会变成那样。 如果你的意念没有在他身上显现,那问题不在他,而在你。 一旦你相信你所肯定的状态的真实性,结果就会随之而来。 每个人都能被改变。 每个思想都可以被传递、被显现。 主观的话语,会改变潜意识的假设,唤醒肯定的状态。 我昨天就是读了这一章——整本书中最厚的一章, 兴奋得睡不着,还梦到一个会弹走米粒的饭锅(笑)。 还梦见一个销售员在卖饭锅,快醒前脑中一直闪出“齐”这个字。 也许是灵感,也许是宇宙给的提示。 重点是, 我们要用平静且充满自信的状态,说出主观话语, 它来自灵性的声音,能唤醒对方的相...

祈求成真的秘密 5️⃣ 受控的想象

图片
接下来来分享祈求成真的秘密,第四章——受控的想象状态。 那这里呢,还是不断地在苦口婆心地提醒我们。 他说,我们背后里面的一个想法,我们私底下在房间、在无人之处的念头, 它其实是会带动空中的飞鸟去传达你的声音。 所以一个人的时候,必须要谨慎慎独。 这是中国人的想法,就是你不要以为没有人知道你的念头。 其实,你的想法真的会影响别人,也会因为你心里不断地批评、抱怨,而让你活得更加惨。 我这几天的一个心得是: 如果你真的是觉得不舒服,某件事情让你不开心,你赶快转念。 我知道转不过来,我知道非常辛苦。 那你就去看综艺节目吧!看看杨迪,看看周深,多么开心,对吗? 这边有一句精华句子特别好: 你真诚地相信他人身上某些特质的真实性,这种信念就会唤醒他内在的那个部分。 所以你越真诚地去看见别人的优点,他的优点就会更多展露出来。 当然,你内心真诚地相信这个人的优点,并无意间表露出来, 即使你运用了某些技巧与方法(术), 最重要的还是你内心是否真正相信这个人拥有那样的优点。 别人最终真的可以活成你所期待的样子。 父母经也提到: 一个父母,你内心必须要期待你的孩子长成什么样子。 孩子才会往那个方向去。 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谱,放任他自由发展, 那他就会随环境乱长。 如果你内心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,也没有榜样,你就不懂得如何想象。 你会随波逐流,电视剧播什么你就播什么,抖音、小红书怎么吸引,你就怎么被带走。 所以你必须非常留意自己的信念, 心中要有一个模板。 另一句精华句子: 在心里想象这个对象已经完成你希望他做到的事情。 心中与他对话,并祝贺他完成了你希望他做到的事。 这就像荷欧波诺波诺的远程清理。 你内心真诚地运用客观与主观意识的力量。 每一句主观说出的话语,都会唤醒被肯定事物的客观事实。 你真诚地说出,内心力量就会唤醒对方的意识。 曾经有人问我:“什么是真诚?” 我说: 真诚是来自你内在神性所发出来的思想、言语和行动。 只要你掌握了这种内在暗示的力量,即使对方怀疑,也不会造成阻碍。 就像钟摆实验,最后所有钟摆会同步—— 只要你内心够笃定、有力量,你就会影响所有频率。 他说: 你的潜意识只会传达你内心深处的固有想法。 也只有这个固有想法才能唤醒对方相应的共鸣。 在受控的想象状态...

祈求成真的秘密 4️⃣ 想象与信念

图片
《祈求成真的秘密》第三章—— 想象与信念 。 这里提到,如果我们想要祈求成功,祈求者的 想象力与信念 需要达成一种 共鸣 。也就是说, 潜意识与意识 必须合而为一。这让我想到《零极限》(Ho’oponopono)中提到的小孩、母亲和父亲三者的整合,一家人合为一体,真的太酷了,很多概念其实是相通的。 书中提到: 「拥有想象力的人,就拥有魔法。」 慢慢地,我发现很多事情其实不需要特别努力,而是透过想象力。因为你的 想象力 ,也就是你的 频率 ,会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和态度。 所以为什么有些人学历并不高,却可以活得很丰盛?一般人会解读为: 能量越高 = 金钱越丰盛;能量越低 = 工作越辛苦。 而这种“能量”其实就来自于 想象力 !我真的是读到这里觉得:“天哪,好破解哦!”所有的答案突然就变得一览无遗,太酷了! 他还说,对于一个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来说,所有 能看见、摸得着、能解释或辩论 的事物,都只是工具而已。 最重要的,是你内在的心态。你的心法,才是关键。而这个心法,就是——想象力。 藉由自己的想象力,他可以在内心深处思考。我特别为“想象力”这几个字画了重点,也联想到我们的“内在小孩”。有读过《零极限》的都知道,这个“内在小孩”管理着我们从创世之初至今的所有记忆。我们今天所有的经历,其实都来自这个“内在小孩”的 重播与翻阅 。 我们究竟想要怎样的人生?关键在于和“内在小孩”(也就是潜意识)沟通、清理,让自己成为一个“新的我”。而这,就是靠 想象力 ! 我也想到,从不同背景解读《零极限》时,那个“内在小孩”本质上其实就是 想象力 的一环,甚至可以说—— 他就是想象力本身! 书中继续讲到: 「对他来说,理性的束缚并不存在,他唯一遵循的约束,是一种神秘的直觉本能。」 这个直觉教导他 去除一切情绪,只保有“愿望已经实现”时的心情。 不再起伏,不再被负面情绪左右,而是锚定在“愿望已实现”的状态。 想象一下,如果你已经是个百万富翁,或者月入两万的人,你还会在意路人随口说的一句话吗?不会!因为你的格局和能量已经不一样了。 如何让自己的能量越来越大?要学习的,是——想象力与信念。 书中还有一段非常棒的金句: 「想象力与信念,是创造外在条件所需要的唯一心智能力。」 所以我们只需要两个东西: 想象...

祈求成真的秘密 3️⃣ 意识的双重性

图片
今天想跟大家 整理的重点是第二章《意识的双重性》。 如果只是看书本内容,可能会觉得有点难懂,甚至让人觉得烧脑——毕竟这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文字,原本的表达习惯跟我们中文不太一样,所以会需要花点时间去理解其中的意思。不过没关系,我会尽量用简单的方式来说明,希望你能慢慢理解它背后的奥秘。 这本书提到,其实“意识”是和“潜意识”一体的。什么意思呢?“意识”是那个“知道自己知道”的部分,而“潜意识”则是“成为某个状态”的本体。举个例子: 意识就像是我知道“我现在很快乐”; 潜意识则是“我本来就是快乐本身”。 它们之间看似不同,但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存在。意识知道什么,而潜意识就是“是什么”。 意识更像是“我这个人知道什么”, 潜意识则更接近“这个宇宙本身是什么”。 书中也提到一个对照关系: 潜意识代表主观意识, 意识代表客观意识。 这句话可能有点抽象,我做了个小表格整理一下: 层面 潜意识 意识 性质 主观意识(内在的我) 客观意识(外在的世界) 表达方式 感受、情绪、状态 思考、认知、判断 作用 创造与引导 解读与回应 书中最核心的提醒是:我们要从“改变潜意识”开始,才有机会真正影响外在世界。 换句话说,当我们在潜意识中“相信自己是幸福的”,意识自然会知道怎么去走向幸福的方向,怎么采取行动,怎么影响现实中的“客观看法”。 重点是:潜意识是“感受”主导的,所以我们要做的,不是光靠思考,而是要去感觉,去体验那个你想要成为的版本。感受你已经是了,感受你已经拥有了。 比如: “谢谢你,宇宙,我已经成为了我心目中最理想的自己;我衣食无忧,有稳定又丰盛的收入;我被他人认可、尊重,同时也对这个世界有正面的影响和贡献。” 就这样,先从感谢开始,用感受去引导潜意识。 这就是“意识的双重性”的一个小小分享,希望你听完以后有一点点新的体会。明天我们会继续进入第三章《想象与信念》,来聊聊如何运用想象力和信念去创造你想要的现实。 每天一点点,慢慢来,我们一起走在自我觉察和创造的路上。

祈求成真的秘密 2️⃣ 可逆性法则

图片
🌟今天来分享《祈求成真的秘密》的第一章: 可逆性法则 。 这个法则听起来有点抽象,其实意思很简单,就是“ 倒果为因 ”。也就是说,我们想要的结果,要先在内在种下“它已经发生”的感觉,再让这个感觉带我们走向实现。 书中提到, 祈求是一门艺术 ,它需要不断地练习,就像之前《感觉是秘密》那本书说的—— 💛  “你能不能真实地去感觉到梦想成真的那个状态?如果可以,那你就更容易得到你想要的一切。” 我在读这章节时,也联想到一些自己的比喻: 🌀 比如,很久以前的人就已经懂得用嘴巴吹树叶,吹出震动的声音。到了后来的文明,才慢慢发展出「原来震动本身也能产生声音」的这个认知。 🌀 又比如,原始人摩擦木头产生热能、火焰。后来我们懂了,火也能转换出能量,用来发电。这就是“可逆”——一切的因果,其实可以倒过来看。 所以: 💛  “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,就先去想象那样的生活已经成真。不是祈求,而是‘还愿’——感谢宇宙已经给了你想要的东西。” 书中这段话我特别标记下来,太重要了: “当你明白实现目标时会有怎样的感觉,就让它逆向而行。唤醒这种感觉,你便能实现这种状态。” ✨ 听起来是不是很震撼?我们其实可以透过“感受”来逆向创造。 🧡 所以,要多练习想象:多看一些自己想要过的生活、多去体验、多去思考,不要以为人生只有一种活法。其实, 人生真的有很多可能性 ! 在祈祷时,也要相信—— 💛  “你早已拥有你所祈求的事物。” 💛  “你应该一直假设,并持续保有愿望已实现的感觉。” 方法是:去感受愿望实现后的那种喜悦✨ 然后,让这种感觉慢慢成为你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状态。 这就是 可逆性法则 。 明天,我会继续和大家分享第二章的重点: “意识的双重性”分哪两种?  敬请期待💫

祈求成真的秘密 1️⃣ 序

图片
今天想和你分享一本让我内在悄悄发亮的书:《祈求成真的秘密》。作者是内维尔·高达德,一位我越来越熟悉、也越来越敬佩的思想引导者。 这本书由 柿子文化 出版,在推荐序中也特别提到,未来会陆续翻译更多内维尔的作品。能够看到他更多文字的呈现,让人感到安心而期待。就像是,慢慢地,中文世界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聆听这些温柔又深刻的提醒。 这本书总共七章,每章大约十几页,唯独第五章〈思想传递法则〉接近四十页,是一章内容特别丰富的篇章。反而是最前面的推荐序,占了将近三十页,介绍了许多内维尔的理念,也收录了一些来自台湾与国外作家的推荐。虽然长,但慢慢读下来,反而像是一段诚挚的邀请。 书中一再强调的一件事是: “你内心渴望的一切,其实早已存在。只需要从内在切换到一个新的身份,当你内在拥有了,外在自然会跟着改变。” 书中还提到一位“显化教练”阿明,他的引用也让我印象很深: “祈求,不是向外宇宙乞求想要的,而是以还愿的方式,真心感谢宇宙已经赐予了我平安、丰盛与幸福。” 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“未来日记”这种写法——我们不是祈求未来,而是感谢它已经到来。 还有一段也让我特别留意: “如果你在心里预设某个人会冒犯你,那么当你真的遇见他时,对方很可能就会被你‘召唤’出那个冒犯的样子。” 当我读到这里,有一种淡淡的惊讶,也带着一点释怀。原来我们不小心为自己设了局,还误以为那是别人的问题。 而最让我沉默许久的,是这一句: “真正的改变,并不是来自外界,而是来自于我们如何感知自己的人生。” 它不是一记大声的宣告,而像是一滴很清澈的水,静静地落在心上,让你想停下脚步,回头看看自己是怎么“感知”生活的。 书中还有一段简洁而有力的设计文字: “要改变世界,你必须先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。” 听起来很熟悉,却也从未如此真实地贴近。 接下来的七天,我想一章一章地,和你一起慢慢走进这本书的内容。明天的分享会是第一章:〈可逆性法则〉。 如果你正好也在某个转弯的时刻,也许你会喜欢这些温柔却坚定的文字,它们没有要说服你,只是提醒你: 我们本来就有能力,把内在的愿望温柔地变成现实。

感觉是秘密 4️⃣ 【完】

图片
🎙️   感觉是秘密 第四集|意识法则的精髓 嗨~今天来录《感觉是秘密》第四集啦! 这一章可以说是全书的一个精华篇章,主题就是—— 意识法则的精髓 。 回顾第一章我们提到“意识法则及其运作方式”那一章时,作者用了整整34页详细说明。但说到这个“精髓”,他却只用了一小段篇幅(八页)就点破重点(完了)。这就很有意思了!有时候啊, 真正有价值的内容,不在于说得多,而在于是否能打动人、引起重视。 俗话说:“ 真传一句话,假传万卷书。 ” 一个真正愿意教你的人,也许只需要一句话,就能让你顿悟、心开意解。 而这一章的确就是这样的存在。 📖  章节开头,作者引用了《圣经》中的一句话: “不是依靠势力,不是依靠才能,乃是依靠我的灵方能成事。” 这里的“灵”,指的是我们内在的信念与感觉。也就是说: 你只要进入你渴望状态的感觉里,假装自己已经成为那个你想成为的人,并且拥有那种感觉——它就会实现。 你不需要再努力去“做”,只需要“感觉”,它就会一步步成真。 💡  这本书里有一句我特别喜欢、也特别打了星号的句子: 信仰就是感觉。 《圣经》也说:“照你们的信心成就吧。” 在这里, 信心其实就是你内在的“感觉”。 只要你真的相信,它就会成全你。你相信得越深,它的力量就越大;你越怀疑,它就越容易失去。 所以你现在是什么样的“感觉”,你就会展现出什么样的“言行、状态、人生”。 🌱  关于吸引力法则,《圣经》也有一句名言: “凡是有的,还要加给他;没有的,连他有的也要夺去。” 这句话经常被用来说明勇气、爱心、毅力、财富,甚至是“信念”的累积。 你越笃定,拥有就越多;你越怀疑,失去就越快。 所以你感觉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,你就会成为那样的人。我们虽然是环境的产物,但我们也互相影响、共振、提醒彼此。 🧘‍♀️  那怎么办呢? 很简单一句话: “假装你已经拥有你所渴望的感觉。” 神就会照着你内在的“形象”去实现你的愿望。 作者再次引用《圣经》: “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。” “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。” 意思是: 你不需要去崇拜外在的神或耶稣,而是要相信你自己,就是神的延伸、是神的创造。 🌟  我认为这本书最精华的一句,是这一句: “我所做的事,信我的人也要做。” 换成白话,就是: “如果你相信我所相信的,你也能...